


講座
從性格行為了解孩子 ,預防早期情緒病
天生性情與後天環境同樣是導致情緒病的重要因素。
兒童們的性情與能力各有不同,有的外向愛冒險,有的沈默㝰言,
不斷重複事情,為下一步作最安全的準備。若我們只按環境的需要,
像‘倒模’一樣培育孩子,例如為了名校面試,而勉強令孩子變得八面玲瓏,卻忽略了他們獨有的個性,孩子將會承受過於自己能承受的壓力,
失去自己應有的能力,無法獨自面對難關,情緒困擾‘應運而生'。
情緒困擾會累積成情緒病,影響延及家人,亦能至命。
五大流行情緒病徵狀可歸納為:
1) 廣泛焦慮症; 2) 驚恐症; 3) 強逼症;4) 社交焦慮症;5) 抑鬱症
兒童情緒病增15%想自殺
小童群益會從搜集所得的資料發現,本港因情緒問題需求診精神科的人數
過去五年亦顯著上升三成。當中有逾三成半的小學生出現抑鬱病徵,
近一成半的學童更表示曾考慮自殺。
另外,據醫院管理局智友站提供的資料,香港大約有4%的人患上廣泛焦慮症,即約有20多萬人受影響。但由於患者很多時只留意到身體表面的病徵,
忽略問題源自情緒病,結果耽誤了治療。多個外國研究資料顯示,
有1/4的患者於20歲前病發,發病率隨年齡遞增。如果未能及時醫治,
廣泛焦慮症有機會惡化成抑鬱症,甚至增加自殺的危機。
事實上,除以上的數據外,還有很多未被辨識的早期兒童情緒病個案。他們會被視作社交能力欠佳、‘冇膽’、'冇鬼用’、‘癡身’、‘曳’,甚至被歸類為過度活躍及自閉傾向。若我們能按照孩子的獨特性情與能力,因材施教,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克服環境困難,將大大減低情緒積困的機會。
講座內容:
1) 兒童情緒困擾概況及實例
2) 從性格行為了解孩子
3) 扶助孩子成長的原則和技巧
4) 答問時間
講員:陳何麗珊女士(資深心理治療師)
人數:不限
對象:家長、社工、兒童工作者
有意邀請本中心提供此講座團體或人士,請至60512907查詢。